據媒體報道,起亞透露,將于2022年4月舉辦的北京車展上宣布新股比結構下的新公司名稱。至于新合資公司名稱,業(yè)內猜測或更名為“悅達起亞”或“起亞中國”,但都未能得到證實。
在過去的2021年,起亞在國內發(fā)生重大改變。2021年11月19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25%股權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掛牌價格為2.97億元。2022年1月12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25%股權已成交,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汽車集團”)為唯一競拍人。
資料顯示,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12日,由起亞株式會社、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三方股權分別為50%、25%、25%。股權轉讓完成后,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起亞株式會社、悅達汽車集團、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持股,各持有50%、25%、25%。據文件顯示,悅達汽車集團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控股股東悅達集團持有70%股份,鹽城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30%股份。
時間回撥到20年前,當時悅達集團因為沒有生產資質,為了項目順利落地,悅達集團主動接洽東風汽車,東風汽車則憑借生產資質獲得了25%股份。在東風悅達起亞成立20多年里,其也有過高光的時刻。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東風悅達起亞銷量分別為64.6萬輛、61.6萬輛、65.0萬輛,特別是2016年,其銷量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然而,從2017年開始,東風悅達起亞就開始走下坡路,2017-2020年銷量分別為35.9萬輛、37.0萬輛、28.98萬輛、24.9萬輛,而過去的2021年全年銷量僅15.2萬輛。
銷量持續(xù)下滑使東風悅達起亞經營業(yè)績每況愈下,連續(xù)多年糟糕的財務表現成為東風汽車退股的重要誘因。數據顯示,2017-2021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凈虧損分別為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億元和13.71億元,四年半的時間累計虧損90.35億元。
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東風遲早要退出的,當年三方合資的時候東風并沒有出資,而是用生產資質換了25%股份,后東風一度想擴大股權將其收入麾下,但悅達投資并不同意,東風在合資公司的話語權不高,資源投資自然不積極”。
從2021年11月掛牌轉讓到2022年1月股權成交,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20多年的合資發(fā)展。不過,東風汽車退出合資公司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對于東風汽車而言,告別東風悅達起亞或許可以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到更有發(fā)展?jié)摿?、效益更好的產品上,從而實現更長遠的目標。對于起亞而言,可以獲得更多的控股權,各方決策均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隨著東風汽車的退出,起亞也將加速開啟自身的改革舉措。起亞表示,2022年將加大在中國市場投入,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組織效率、產品精品化,并提升經銷商運營管理水平。
據媒體報道,起亞為了進一步打造精品化產品,加速導入更具競爭力的全球車型,逐步停產10萬元以下車型。據了解,東風悅達起亞目前在售10萬元以下的車型包括奕跑、煥馳、福瑞迪三款車型。數據顯示,2021年起亞奕跑總銷量為19881輛,月均銷量基本穩(wěn)定在1600輛上下;福瑞迪銷量為15574輛,月銷量最高能達到2800輛;煥馳僅為5602輛。針對以上消息,起亞方面予以確認。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表示,“不再走低價競爭的方式,而是通過產品的競爭力去贏得消費者的認可。未來,售價10萬元以下的車型會盡快停產,尋求高質量發(fā)展?!?/p>
在新產品上,悅達起亞將推出全新旗艦SUV Sportage和K3的中期改款車型,引入Sportage的HEV混動車型。在新能源方面,悅達起亞每年都將引入一款電動車。
可以說,起亞逐步淘汰低端車的規(guī)劃有利于品牌重塑,但實際上起亞在中高端車型的市場份額并沒有隨著新產品的推出而突破。在過去的2021年,起亞在國內上市了智跑Ace和第四代嘉華,從銷量來看,智跑Ace全年銷量39973輛,傲跑為26817輛,K3為23023輛,而K5凱酷在去年的月均銷量僅為1500輛上下,KX5全年銷量也僅3666輛。
從1月1日起,中國市場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yè)的限制。這意味著,理清股份的悅達起亞將會在今年大展拳腳。不過,未來國內市場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的,隨著自主品牌的發(fā)展壯大,而主流的合資品牌也在不斷下探市場,更加大底部合資品牌的生存危機。
汽車行業(yè)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臺
責任編輯: